文章详情

【XM外汇跟单官网资讯】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注册资本超580亿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如何创好全国先例

5月27日,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开业。10天前,内蒙古农商银行注册成立,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注册资本超过580亿元等信息再度引起业内关注。

这不仅意味着新一轮农信改革再下一城,也标志着此轮改革迎来范围较大的一次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改革模式和规模在全国尚属先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省一策”原则下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一次积极探索,但要一次性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仍面临不少挑战。

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地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一大掣肘是资金支持。内蒙古农商银行较大规模的注册资本体现出一定的改革决心,但前期风险处置效果和后续经营回报情况是决定改革效果的关键。

从股东构成来看,内蒙古农商银行庞大注资背后涉及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国企、民企、自然人等多元主体,多地财政局入股。另从官方披露信息来看,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正紧锣密鼓清扫存量风险,加速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120家涉改机构“一个不少”

5月27日,内蒙古农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该行于当日正式挂牌开业。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内蒙古农商银行于5月17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80.1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丰。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对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申请的批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此前披露的筹建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所属93家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区内26家村镇银行拟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

这也意味着,内蒙古农商银行将一次性整合包括区内村镇银行在内的120家机构,改革模式和规模在此轮省联社改革中并不多见,尚属首例。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全区农信系统共有法人机构93家,营业网点近2200个,资产规模855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31亿元,全渠道服务客户数超过1000万。

前述开业公告称,内蒙古农商银行开业后,120家机构解散,相关债权债务由内蒙古农商银行承继。120家机构营业网点改设为内蒙古农商银行下设的分支机构,所有网点业务办理及产品服务均不受影响。另据官网信息,新组建的内蒙古农商银行总行内设职能部门23个、区域审计中心3个,下辖14家盟市中心支行、103家旗县级支行、2192个营业网点,员工3万余人。

自2024年8月正式披露改革方案以来,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事宜火速推进。去年12月初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第四届社员大会第十一次会议披露,全系统已圆满完成全区农信社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困难的股东股权处置工作目标任务,120家涉改机构“一个不少”成功完成第二次公司治理程序。

内蒙古农商银行是此轮省联社改革中第10个方案获批并落地的省级农信机构。从改革模式来看,目前浙江、辽宁、河南、山西、四川、广西、海南、江苏、江西、内蒙古10地中有7地(在制定初步方案时)选择了农商联合银行模式,除内蒙古外,此前仅海南和辽宁选择了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河南则在获批筹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短短一年后“变卦”,于2024年7月宣布将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25家法人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河南农商银行,以“统一法人”模式挂牌成立。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相比保持两级法人地位、更普适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独立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化解能力,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适用于部分经营区域较小、机构数量少或存量风险较大的省份。目前来看,海南属于前者,辽宁和内蒙古则属于后者。

从2023年末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持续优化。此前的2020年四季度评级结果显示,辽宁、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山东、广西等省区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

但不同于同属高风险省区的辽宁农商银行采取“两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将沈阳农商银行和30家农信联社合并组建辽宁农商银行,第二步由辽宁农商银行吸收合并25家农商银行(以及由相关农商银行主发起的11家村镇银行),也不同于河南农商银行从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变道”,内蒙古农商银行选择了一步到位。

董希淼表示,对于存量风险机构较多、改革范围较大的区域,改革可以考虑分步实施,即按照先处置风险、转变机制、提高能力,再大规模注资的方式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是改革节奏的一种选择,但本质不在于时间上的先后,关键是前期能否对存量风险进行实质性处置。”他说,地方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一大掣肘是资金支持,内蒙古农商银行注资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防范化解风险的需要和决心,但同时也对改革后的经营回报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除上述10地外,广东、贵州也在相关文件中提及将推动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另据《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综述》,新疆组建全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方案已获批。

580亿元注册资本背后

从注册资本来看,河南农商银行、海南农商银行、辽宁农商银行注册资本规模分别在292亿元、220亿元、208亿元左右,从最新披露数据(时间维度略有差异)来看,三者系统内资产规模分别约为2.58万亿元、0.37万亿元、1.7万亿元。相比之下,内蒙古农商银行580多亿元的注册资本规模创出新高。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去年12月发布的征集发起人说明书,该行股本一部分由符合发起人资格的涉改机构的股东或社员所持涉改机构原股金按比例自愿折转,另一部分为新增募集股份,按照股权机构合理、股东资质优良、内部资本充足的要求,最终形成国有资本为主导,优质民营企业等资本为补充的股本机构。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新成立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共有147个股东,既有地方财政部门、国企,也有民企和自然人,股东结构明显更为多元。其中,机关法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包头市青山区财政局等多地、多级财政部门。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出资70亿元。

董希淼指出,处置金融风险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进行注资、对不良资产进行收购等。然而,受地方债务负担较重等因素制约,地方政府可用于处置金融风险的资金往往相对有限。“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债务负担相对更重,地方政府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难以顺利推进。”他说。

有金融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内蒙古农商银行注册资本规模较高,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得多地财政部门入股,为化解风险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本金支持。不过,考虑到资金成本等因素,庞大的注册资本往往也意味着后续较高的本息偿还压力。

对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所需资金来源,该人士表示,尽管2022年之后财政部未再安排用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新增专项债额度,但基于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今年已有部分省份开始上报可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专项债需求。除此之外,存款保险基金也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央行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中设置“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金融风险处置职能”专栏,其中提到,存款保险以多种方式参与了辽宁省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比如,在城商行改革中,存款保险出资10亿元参与发起设立辽沈银行, 支持其吸收合并营口沿海银行和辽阳银行,发挥了稳定预期和市场信心的作用。 在农信系统改革中,存款保险参与辽阳农商行(含其发起设立的太子河村镇银行) 破产退出工作,依法提供资金支持,切实维护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改革要兼顾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

内蒙古农商银行董事长为刘丰,行长为邢爱泽。从官方发布信息来看,去年以来,刘丰多次主持召开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备组会议,部署推进风险化解、挂牌开业等事宜,并对区农信系统内机构展开了密集调研。

刘丰在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备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改革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对历史形成的问题、改革中形成的问题、成立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分类施策、提前预判、精准拆弹,“坚决不能把旧问题带入新机构”。

对于成立后的发展预期,内蒙古农商银行致力于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巩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中游序列。

处置风险与转型发展是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的两大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表述和要求已较此前发生明显变化。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最新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数量较2024年末已减少48家,其中大部分为被吸收合并的村镇银行。另据央行行长潘功胜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我国高风险中小银行的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2023年末,“红区”(风险较高状态)银行共357家,资产规模7.05万亿元,资产规模占比为1.78%,机构数量和资产占比较2019年明显降低。

“目前,全国共有中小银行超过3600家,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复杂性、关联性和传染性强,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任重道远。”董希淼强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落实好“一体推进”的要求,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无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无论是省级管理服务机构还是市县法人机构,农信机构自身都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坚持差异化战略定位和路径,加快转变体制机制,加快处置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转型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内生能力。”董希淼呼吁,各地省联社改革要吸取20年前上一轮改革的经验教训,重在转换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人才素质,增强风险防范化解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否则资本金规模再庞大终将被耗尽。